基于真实情境的多元考核
————以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为例
主讲人:傅 晨
评论人:董吉贺 董旭花 王宝华
2018年6月14日,论坛迎来了第一次教学研习会——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傅晨副教授就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如何考核的问题,做了题为《基于真实情境的多元考核》的报告。
从宏观背景看,真实情境的多元考核改革方式是在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培养反思性实践性的幼儿教师提出来的。反思性实践性的幼儿教师形象,其核心是强调幼儿教师的终身成长、过程成长。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关注自身的反思和自我调控,以提升幼儿教师的反思境界,培养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弘扬幼儿教师的个性特色,塑造富有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幼儿教师新形象。从微观背景看,如何在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广博深厚的博雅教育之间寻求平衡点?并超越两者的裂痕,保持必要的张力?——基于真实情境的多元考核改革方式的实践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老师们的大胆尝试。
2009年始,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就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即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以理论考试为主的状况,改变单一、老化的考试形式,积极探索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灵活、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采用“模拟试讲”的考核方式,力争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检测考核。但是,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仍然很大。首先,评价主体往往只限于任课教师,个人评价过于主观,无法对考核后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反馈,不够科学和客观;其次,“模拟试讲”,忽略了儿童的个体差异,教育情境的随机,教育智慧的灵活,幼儿园“活”的教育坏境等现实的因素;再次,传统“模拟试讲”,主讲人的成绩往往代表了小组成员所有人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平时成绩(上课考勤、回答问题等)仅占30%。
目前我们提出的“基于真实情境”的考核方式,就是希望学生对实践场中幼儿教师的应知、应会有一个整体感性的了解,进而准确定位各学科课程在一个合格幼儿教师身上的位置。以实践场景感知、判断幼儿教师的知能结构,这需要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反思过程。
“基于真实情境的多元考核”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一转为多元,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学院任课教师、幼儿园实践导师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现场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过程性评价,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运用。
学院任课教师负责制定评分标准,与实践幼儿园园长联系;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协调,共同对评分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帮助幼儿园和学生明确各自在考核中的任务,处理可能出现的需要协调的其他若干事件;协助幼儿园做好学生本学期该课程实践内容的指导工作、观摩工作和现场考核工作;对学生通过幼儿园真实情境的观摩和考核或其他途径提交的反思与问题及时给出点评或回应,适时组织学生分享与交流实践经验。
幼儿园实践导师(园长、副园长或者分管教学的主任)帮助学生熟悉幼儿园、本班级和幼儿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完成本课程的随堂见习指导和期末考试的分班工作;根据学院教师的安排,注意在日常工作中为学生做好示范课,以供学生观摩、记录和学习;安排好带班老师对每组学生的期末考试的指导工作,根据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评分。幼儿园实践导师的任务,关键是在幼儿园实地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观测活动目标是否达成?师幼互动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何?活动延伸如何?对此,一线教师的指导性更强。评价后及时开展反思讨论会,针对学生实践中的课程管理、师幼互动策略以及实际效果组织研讨,寻找原因,提出改进策略,双方都受益。
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或者经验交流环节进行自我评价。幼儿园现场考试当天结束后,建议当天撰写活动反思——反思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的适宜性;反思教学方法选择的适当性与运用的有效性;分析(不同)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提出自己在组织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的难点和困惑;思考自己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之后最大的收获。
第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关注教学活动设计,更注重教学实施过程,特别强调能力培养(如下表)。
从评分标准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评价内容不仅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学实施(教学基本功、活动过程和教学效果)等能力方面的评价。
第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期中的过程化考核与学期末的幼儿园真实情境考核相结合。过程化考核主要有考勤、科学(数学)教玩具制作、主题活动设计、小论文、观察活动设计与说课、实验操作活设计与说课(每个领域根据各自的特点相对独立地安排)等。平时作业形式灵活多样,既有需要个人完成的小论文和读书报告,也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活动设计、玩教具制作。个人书面作业旨在让学生学会对本课程的重要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考察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活动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幼儿园活动设计的意图和教案的撰写;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共同进步。从设计、活动准备的物质材料、教具制作、教案修改到最后的试讲完全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幼儿园真实情境末考方案一般如此安排:第一,设计一个正规的科学教学活动的教案。要求:①根据一学期所学内容,结合《纲要》和《指南》的精神,选择幼儿园小班、中班或大班任一班级,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次30分钟内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②每组要经过多次研讨,写出一篇活动教案,做好分工,准备教具、操作材料等。③活动内容不能重复。教案准备好之后,各小组自行组织备课和讨论、练习。第二,在幼儿园给幼儿组织一次科学探究活动。考试地点为幼儿园。学生要分组,组额在5—8人(一般以宿舍为单位,也可以自由选择)。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幼儿教师”的角色。其他组员配合组织活动。第三,教学活动之后,写出教学反思,不少于500字。
“基于真实情境的多元考核”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首先,真实情境,让学生逐渐“读懂孩子”。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要能够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要在孩子们中间有亲和力,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要有良好的师幼互动……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先“读懂孩子”。“读懂孩子”可以在学校的课堂上“读”,也可以在书本里“读”。但生动、真实的幼儿在幼儿家里、在幼儿园里,要读懂他们,就需要与他们接触、与他们互动、与他们交朋友,尝试着在学习活动中做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然后逐渐地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7级专升本的张萌同学以切身经历分享了“真实情境”考核的收获。
其次,基于真实情境的多元考核,使教师活学、活用理论。幼儿园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要求愈来愈高的职业,具有理论与实践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幼儿教育是科学的,有基本规律可寻,可以从书本和教师的传授中获得。另一方面,它又是艺术的,要伴随着具体的教育情境而变化,需要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亲身实践、体验、感悟、积累和发展。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拓展教育实习的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多次、渐进地接触和了解幼儿园教育实际,“生态式”地介入到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有句话值得记住:好教师不是从教科书里走出来的,而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磨砺出来的。傅晨副教授分享了自己顶岗实践的经历。
再次,“真实情境”促成幼儿园与高校深度合作。正是这种考核方式,使高校和幼儿园的联系更加密切了。高校和幼儿园也积极开展教科研合作,与幼儿园建立教科研合作基地,与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合作精品课程建设、合作编写图书等等,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山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领秀城分园王宝华园长、银座幼教海德园郝金凤主任对此给予高度肯定。
在报告最后,傅晨副教授提出了基于真实情境的多元考核改革面临的挑战。一是,开展“真实情境”课程考核改革,对老师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为指导工作量成倍增加,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高,所以推广性是逐步的。二是,开展“真实情境”课程考核改革,开展过程中的条件受限——诸如排课时间是否合理?专家团队学缘结构?幼儿园实践导师课时认定?等等。三是,如何创设更有效的高校与实习就业基地的共赢双向互动机制,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在报告之后,山东省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二级教授、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董旭花老师,教育学院院长董吉贺教授做了精彩点评。
北大山教育论坛自举办以来,一直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来自山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领秀城分园、银座幼教海德园、山东协和学院、智慧树、科大讯飞、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儒训学堂、北京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企业家家庭教育课题组等单位的研究人员也积极参与了本次论坛。
北大山教育论坛(Beidashan Education Forum,公众号“女院BEF论坛”)是位于济南长清北大山南麓的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研究院),以教育为主题(特别关注儿童、家庭、女性、大学),以课题研讨、短论拓展、学术报告、经典赏析、教学研习、学子辩论、经验分享等形式,重在评论讨论,面向公众长期举办的学术会议(除法定节假日、学期末考试周、寒暑假外,一般每周四15:00举办)。
下一场——6月21日(周四)15:00,将由崔亦龙先生主讲题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育——以科大讯飞为例”的学术报告会。
让我们相约——老地方(博雅B201),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