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一期博士党课:扎根基层践初心,不负韶华展作为

发布时间:2020-11-06 点击数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意识,以党员教育带动全体师生教育,教育学院组织博士宣讲团开展“先锋行动”博士党员讲党课活动。本次党课活动以高知群体党员的不同视角和专业解读,就广大师生关心的话题,每月推出一到两期党课,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春风雨露,深度融入师生学习生活中。



个人简介

刘源,教育学博士,讲师,山东省优势学科幼儿教师教育人才团队成员,山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2016年8月进入山东女子学院工作,曾任山东女子学院附属幼儿园副园长。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的研制和起草工作,该条例的颁布被评为2019年山东教育十件大事之一。

博士党课:扎根基层践初心 不负韶华展作为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等待着种子萌芽,即使农民几年来一直精心照顾,毛竹4年也只不过长3厘米。但是,到第5年后以每天足足30厘米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这里瞬时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原来,之前的4年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其实,早先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它一直都在悄悄地积蓄力量,壮大它的根系。它用5年的时间武装了自己,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其实,我们可以把毛竹作为一种比喻,用在我们的党和每一名党员同志身上,以代表我们长期扎根基层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早在我们党成立早期,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就都在为救国救民奔赴于基层。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他何以能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割据、持久战这些著名的论断,并带领我们站起来?那就是因为他长期扎根基层,深刻把握了中国国情的本质;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15岁就作为知青,上山下乡,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所以他对当代中国的国情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

除了上面讲的两位伟人,其实,还有千千万万名党员同志在每个历史时期甘愿扎根基层。

事实上,我认为,这种扎根基层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正能解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因此,青年同志们,在未来选择扎根基层,对于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扎根基层能够帮助我们青年党员获得真知。中国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当代大学生,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具备了很多能力,但是如何把这些知识和能力与复杂的、具体的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呢?我想,那就是要到基层中去,去尝试、去实践,这样我们才能从书本知识中走出来,从故纸堆中走出来。

其次,扎根基层能够帮助我们青年党员陶冶情操。2019年最感动我的一句话,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时常在想,究竟是何种觉悟和情怀,才能提出来这样的话。我想,这跟他长期扎根基层密不可分。

第三,扎根基层能够帮助我们青年党员锤炼意志。我们常说,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战士,在意志上总是会有消极、脆弱的时候,可是为什么我们共产党员的意志能够如钢铁一般呢?我想,这就需要经历一些事情,使我们得到锻炼,才有可能做到。

最后,扎根基层能够帮助我们青年党员有所作为。实事求是地讲,当前我国还有一些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这些地方既需要我们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所具备的能力,更需要我们将这些知识、能力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那么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去工作,而不是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东西。书本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它不能跟人民群众相结合,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人民。

同志们,我们正走在并将一直走在一条光明大道上,但是这条路不会一直一帆风顺,肯定会有困难,这就更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员选择到基层去,锻炼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