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家庭教育质量,2025年4月19日,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与济阳区妇联合作主办的“济阳区家庭教育提升工程校家社共育实验校暨千名班主任研训活动”在济阳区十中纬三路校区致远报告厅正式启动。济阳区教体局、妇联、各中小学负责人、班主任代表及家长代表等500余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凝聚共识共启新篇
活动由济阳区教体局副局长张文尧主持。济阳区妇联主席刘泽云在致辞中强调,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期待通过校家社协同实验校建设,构建“三位一体”育人生态圈。张文尧副局长详细解读了《班主任研训与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通过“理论+实践”“案例+研讨”模式,打造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在全体与会人员见证下,济阳区妇联主席刘泽云与济阳区教体局局长韩清林共同为“家校社共育实验校”揭牌,标志着全区首个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正式落地。济阳十中校长费立春作为实验校代表发言,承诺以“家校课程共建、教育资源共享”为抓手,探索可复制推广的育人经验。班主任代表与家长代表分别从班级管理和家庭陪伴角度,表达了践行协同育人理念的决心。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院长王飞教授以“解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一书”为主线,深入阐释家校社共育的哲学根基——《生活即教育》六篇核心内容浓缩。分别从“信念篇: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素养篇:教育者的自我修炼、实践篇:行动导向的教育方法论、民主篇:教育中的平等与自由、生活篇: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儿童篇:解放与发展儿童天性”进行核心观点提炼、陶行知金句摘录,强调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回归教育的本质助推我们今天的教育,指出家庭要做好“生活教育”的启蒙者、学校要做好“知行合一”的引领者、社会要做好“教育协同”的支持者,希望各位班主任以“生活”为课堂,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将教育融入日常点滴;以“共育”为桥梁,主动与家长、社区沟通,构建信任与合作;以“创新”为动力,探索家校社协同的新模式,例如开发“家庭成长档案”、组织“社区教育沙龙”等。

韩清林局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实验校建设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切口,要求各校建立“家校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教育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共赢”。

专题研训:赋能成长筑基未来
在第二阶段千名班主任研训中,专家团队带来系列专题报告。山东女子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兆军博士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学生学情与家庭教育的关联性,系统讲授“家长沟通实操法”;心理学教授陈晓燕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解析常见心理问题识别技巧与危机干预策略;山东省名班主任武建军结合20年带班经验,分享“班风建设家校共治”创新模式,提出“家长资源课程化”实践方案。



据悉,该项目将贯穿2025学年,后续将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家校共育案例大赛”等系列活动,并通过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的学术支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体系,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此次合作标志着济阳区在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供稿:陈兆军;审核: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