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教育学院组织大三学生赴市中区经驿幼儿园参加“济南在地文化”探究性课程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01     作者:   分享到:

 为探索在地文化传承新路径,3月25日,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傅晨教授带领大三学生走进济南市市中区经驿幼儿园,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济南在地文化”探究性课程实践,为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背景与理念  

扎根“在地文化”的学前教育探索    


在当代学前教育改革中,“在地文化”(Place-Based Education)逐渐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视角。它强调以儿童生活场域中的自然、历史、民俗等资源为载体,培养其文化认同与探究能力。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泉水文化、儒家传统、民俗美食等均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此次探究活动分为两大板块:幼儿园教师主导的“济南美食文化”课程与傅晨教授带领学生团队设计的“在地”文化视域下“济南文庙”和“泉水扎染”等活动的设计分享。这次探究活动不仅为幼儿园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有趣的文化体验,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进一步推动了 “在地” 文化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落地。

 


实践流程  

“舌尖”到“指尖”的文化之旅  


在幼儿园教师示范课环节,教师以"淄博烧烤"导入,引导幼儿讨论济南美食并绘制"美食地图",标注趵突泉油旋、大明湖荷叶粥等特色小吃,将生活经验融入课程。随后通过投票选择制作草包包子,在家长指导下完成和面、调馅到包制的全过程,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文化传承的乐趣,品尝成果时充满自豪。  

在傅晨教授带领的学生团队探究活动环节,傅晨教授指导学生设计"慕圣贤文庙"礼仪教育活动,从日常礼仪问题出发,组织幼儿制定参观计划、参与文庙仪式,通过《程门立雪》等体验深化传统礼仪认知。同时以游戏手绢为契机,引导幼儿探索扎染技艺,从家庭尝试到非遗馆实践,最终将扎染作品融入民间游戏,实现"玩中学"的文化传承

 


成果分享与反思  

儿童视角的文化表达  


在成果分享环节,幼儿通过图片展生动回顾活动体验,稚嫩的话语展现了文化认知的成长,印证了"活教育"理念。学生团队总结指出:成功的教育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以儿童兴趣为中心灵活生成活动,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高校-幼儿园”形成共同体  

打造“悟格童心”生态课堂  


教育学院与经驿幼儿园在傅晨教授指导下,创新构建"学术-实践"共同体,开发济南商埠文化特色课程。通过"三维资源矩阵"整合高校研究、场馆资源和家长专长,打造"认知-体验-创造"三阶课程体系,运用AR等技术实现文化沉浸式教学。首创"双师同堂"模式,促进理论实践融合,形成可复制的学前教育文化传承新模式。今后,教育学院将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拓展实践课程、强化园校协同,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为培育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