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山教育论坛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北大山教育论坛 >> 正文
北大山教育论坛(第9场)——短论拓展会
发布时间:2018-05-17     作者:   分享到:

1.  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法理分析

2. 幼儿阶段开展STEM教育的思考

主讲人:王录平 刘晓丽

主持人:王连森

评论人:董吉贺 董旭花 刘源

2018年5月17日,北大山教育论坛迎来了第一次“短论拓展会”——先由主讲人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再由评论人及在场听众提出意见建议以丰富完善。

具有教育法学背景的王录平博士首先开场,就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进行了法理分析。他提出,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利是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合理地界定其属性及内容形式,是确保儿童正当权益得以保护的核心要素,也是当前推动学前教育立法的现实之需。他的讲解紧紧围绕“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利”这一核心,沿着一脉相承的两条线索,即权利属性和权利内容展开。

一是基于理论探究视角的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属性分析。首先,它具备“客观法”的价值属性,即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利自身就是约束国家公权力的“法律”。它强调国家在公民基本权利层面天然的“保护义务”。其次,它具备“主观权利”的属性。主观权利强调的是学前儿童受教育权作为基本权利的权利属性,引申出的是“个人的主张”,即个人依据自己的意志向国家提出要求,而国家必须按此要求作为或者不作为。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主观权利属性对应的是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自由权”及“社会权”。

二是基于文本分析研究视角的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内容分析。综合我国已有的18部有关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利的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并综合国际条约《儿童权利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仔细的内容梳理和文本分析,肯定了当前我国《教育法》中关于受教育权利内容的规定对学前儿童的适用性,也指出了针对性不足的问题。于此,综合以上国内外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关于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利内容的扩展性、针对性的内容理解。

接着刘晓丽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她对幼儿阶段开展STEM教育的思考。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活动的新兴教育模式。与幼儿教育中学习与发展的整合性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STEM教育发起于美国,在美国受到高度重视。2015年,美国《STEM教育法案》正式生效;2016年美国教育部颁布《STEM2026:STEM教育创新愿景》报告提出解决STEM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以及早期教育研究等。美国将STEM 教育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之一,培养具备STEM素养的人才,以保持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和竞争力。

在我国,STEM教育在政策层面已得到了重视,2016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探索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2017年,发布了《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白皮书中指出STEM 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提出STEM 教育应纳入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战略。当前,STEM教育在中国已成为教育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一些地区正在积极开展STEM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实践推广工作。而STEM教育与幼儿阶段教育的融合研究工作甚少。

STEM教育被誉为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从未来教育的视角,思考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拥有一席之地,在 STEM人才变得愈发重要的当今社会,对STEM教育进行研究意义深远。本研究将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视角,将STEM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幼儿日常教育活动中去,探究STEM教育理念对提高幼儿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增强幼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论坛会上,教育学院院长董吉贺教授、山东省教学名师董旭花教授、山东女子学院附属幼儿园副园长刘源博士作为评论人,发表了精到深刻、富有新意的意见与建议,既拓展了两位主讲人的研究思路,又开阔了在场师生的学术视野。

北大山教育论坛(Beidashan Education Forum,公众号“女院BEF论坛”)是位于济南长清北大山南麓的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研究院),以教育为主题(特别关注儿童、家庭、女性、大学),以课题研讨、短论拓展、学术报告、经典赏析、教学研习、学子辩论、经验分享等形式,重在评论讨论,面向公众长期举办的学术会议(除法定节假日、学期末考试周、寒暑假外,一般每周四15:00举办)。

下一场——5月24日(周四)15:00,首场“学子辩论赛”将亮相论坛,围绕“教育创新”是“易”是“难”展开激烈交锋。唇枪舌剑,“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让我们相约——老地方(博雅B201),不见不散!

  [摄影]姜琳斐(教育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