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工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团工作 >> 正文
学素养视域下高校准教师校、园、实验室三位一体课程模式改革——以《幼儿科学教育》改革为例
发布时间:2019-05-10     作者:   分享到: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备受重视。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和解惑,其科学素养的高低会对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态度,甚至学习习惯和未来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应该引起格外的重视。早期的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性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又兼顾教育的方法和艺术性的教育。所以,高校师资培养以及准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对教育发展起重要作用。

 追随幼教事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理论载体,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反思评价、实践尝试为主体,校、园、实验室结合,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能力,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本学期,傅晨副教授讲授的《幼儿科学教育》的课程进行改革, 课堂与幼儿园、冷湖实验室三位一体,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到真实、从线上到线下,推进准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与主动学习。

  一方面,傅晨副教授尝试“项目”教学的形式,以幼儿STEM课程主题展开,邀请冷湖实验蒲佳意老师来到课堂现场讲解、演示科学实验,以《流浪地球》科幻电影里面的场景,激发了同学们对未知领域的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大家争做“喜欢探究的幼儿教师”。

 

同时,傅晨副教授也带学生亲历冷湖实验室的现场去体验感受科技的魅力,并原创适宜幼儿的STEM主题活动

 

 

另一方面,傅晨副教授带学生深入幼儿园一线,真实情境体验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并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研,从模拟到真实,理论能够联系实践。

 

 

 

这样的课程改革,使学生在课程中提升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讲“学科学”与“用科学”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融合。同时,体验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幼教的热情,不断强化幼儿教师角色意识,在尝试性的、互动性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过程中“反思性”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反思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专业成长,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提升研究能力。